• 天使爱科学
    天使爱科学
  • 新书发行
    新书发行
  • 卫生防疫培训
    卫生防疫培训
  • 悦安健康助力北京大学AED项目启动
    悦安健康助力北京大学AED项目启动
  • 仁济悦安
    仁济悦安

冬至凭啥防猝死?

冬至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的到来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此时注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意义重大。冬至时节,气温持续下降,进入了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峰期,由于它对人体的损害是隐秘的、逐渐的,全身性的,开始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而被称为“沉默的疾病”,然而它却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此类疾病患者更应注意加强自我保健和防范,预防胜于治疗。 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尤其是冬至时节,随着人们膳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人们喜欢吃一些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补品,然而这对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患者是非常不利的,容易发生高血黏度、高血脂、高胆固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动脉硬化又是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基础。

那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呢? 顾名思义,就是动脉内壁上附着了外观像稠粥一样的硬块。这些硬块会堵塞血管,导致血流不畅。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血黏度升高进而造成血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使大量脂类沉积在血管内,这些物质沉积在血管壁上,使血管腔变窄,管壁变厚,最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且冬季气温逐渐降低,人体新陈代谢缓慢,低温刺激易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血压增高,心率持续加快,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寒冷的天气又引起血管骤然收缩,易导致血管阻塞,血流供应中断,血液流通受阻,使血管内的毒性物质不易排出,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和复发。是心脑血管病人的“多事之时”。此时更须积极预防。

尤其是每年的冬至时节,是一年中心脑血管病猝死高峰的月份。

因为骤冷,血压会突然升高,使原来硬化脆弱的小动脉因承受不了强大的内压而被“引爆”,发生脑出血;因为乍寒,使血液黏稠还来不及自我调节,血液便在粗糙、细小的动脉内流速减缓,容易形成小的血栓,造成脑血管堵塞或心肌梗塞。

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病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防止栓塞】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患者不宜晨练。因为睡眠时,人体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加之冬季早晨气温偏低更易诱发。

【进补适度】

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坚持做到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饮食宜清淡,针对老年人脾胃虚弱的特点,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用现代营养学观点,老年人的饮食应“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食物宜温热熟软, 老年人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故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由于年老齿松脱落,咀嚼困难,故宜食熟软之品。进食宜少而缓 ,主张老年人少量多餐,以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脾胃。

【心态平衡】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做到处世要豁达宽宏、谦让和善,生活知足无嗜欲,做到人老心不老,热爱生活,保持自信,勤于用脑。古人说“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诗中告诫我们,只有进行自身心理保健,才可杜绝情志疾病。 

【适当运动】

心脑血管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冬季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做到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老年人若能做到,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就能保养精气,益寿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