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在上海急救培训中心动态栏目向您展示机构最新动态:
上海急救反应时间将进一步缩短
记者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获悉,上海力争5年内实现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城区12分钟到达率92.5%。急救中心党委书记郭永钦介绍,中心城区目前拥有急救网点38个,平均每2个街道有1个急救分站;市民日常急救用车超过200辆,达到每4万常住人口拥有1辆救护车;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目前处于11-12分钟的水平。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上海将努力实现三项约束性指标——“中心城区及周边人口导入区平均急救站点间距离3公里”“每万常住人口拥有救护车数≧0.25辆”“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城区12分。
学会急救后敢不敢救?
东方网1月7日消息:如果有人在你面前倒地不起,失去反应,你知道如何施救么?连日来,本报关于《女旅客倒地虹桥站呼吸骤停,小医生救命不留名微博传扬》的连续报道,引起了读者的持续关注。在网上,人们既盛赞着“小医生”的施救行为,更在热议急救技能的普及问题。昨天,当一篇网络评论《赞上海小医生的“条件反射”》被热转,一个观点尤其得到大家认同:“小医生”具备“条件反射”的技能,但生活中的众多热心人,甚至包括不断扩大着数量的城市志愿者们,他们有“条件反射”的能力么?又或者当危急情况出现时,有多少人并不是见义不为,而是束手无策?
东方网1月7日消息:国内学习急救知识者凤毛麟角,第一目击者能动手施救的不足2%——这个严峻的现实,或许更应该借助发生在上海虹桥火车站的爱心故事发出警醒:尽快采取措施,让更多人自觉参与急救基本知识的普及活动。
上海市中小学获赠AED设备
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去年11月20日向上海本市中小学校捐赠50台AED设备(体外自动除颤仪),并对受赠学校进行了急救培训。据统计,中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多达54万,心脏猝死占我国突发性死亡的80%,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研究表明,在心脏骤停1分钟内进行电除颤,存活率可达90%。
上海地铁培训首批持证上岗急救员
地铁站内人多拥挤,万一遇到发病晕倒的乘客要救助,光有热情可不够。从今年2月27日开始,上海地铁联合瑞金医院,培训首批20名地铁工作人员“持证上岗”,为危难乘客提供更专业的帮助。近年来,上海地铁全路网客流持续增加。在刚刚经历春节长假的低谷期之后,从本周一起日均客流又恢复到700万左右的常态。相对封闭的车厢、车站环境内使一部分乘客出现身体不适,严重的甚至晕倒。这些天上海地铁就发生多起乘客晕倒事件,所幸在车站工作人员、警方和乘客帮助下,未酿成大的事故。这些晕倒个案中,有大约70%是因为未用早饭造成低血糖引起,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是由于心肺功能障碍引发,而这部分乘客的情况则更危险。为了给后者提供更专业的救助,地铁方面首次培训员工取得相关资质证书。
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蔡洪宇告诉记者:此次参加培训的共有20人,均为地铁运一公司的站长和服务明星。他们将参加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培训课程,并由此获得专业的“初级生命支持技能培训证书”。首批培训人员岗位范围覆盖1号线、5号线、9号线、10号线的25个车站。3月5日即可“持证上岗”。
中学老师接受CPR培训
“轻拍肩膀,在5秒内根据胸廓是否有起伏判断此人有没有呼吸;以15—18秒内以至少30次按压的速度,帮病人做心肺复苏……”在瑞金医院急诊科医生的指导下,交大附中的10余名教师日前利用假人模型接受了一场心脏急救培训。
上海市青保办的数据显示,仅去年,本市就有8名中小学生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由于心源性猝死或者突发哮喘致死。交大附中已经将急救培训列入高一学生必修课。
临沂红十字会培训地震急救
日前,临沂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在山东医专临沂校区举行。结合刚刚发生的四川雅安地震,工作人员为600多名学生进行了应急救护知识的讲解,并进行了现场演示。内容包括止血、包扎等创伤现场救护,意外伤害和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呼吸道梗阻的急救方法,心肺复苏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