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在上海急救培训中心动态栏目向您展示机构最新动态:
新加坡学校操场体育馆将装心脏除颤器
从2013年4月1日起,新加坡体育理事会将在学校操场和新加坡学校室内体育馆安装自动心脏除颤器(AED),供公众在紧急时刻使用,确保有人在心脏骤停昏倒后,有更高机会及时获救。
共有89个收费学校操场和60座学校室内体育馆将安装自动心脏除颤器(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简称AED),预计4月底会全部完成。这些地点都是在体理会和教育部推出的“双重用途计划”(Dual Use Scheme)下,每逢周末开放给公众使用的体育场地。自动心脏除颤器会摆放在场地中较显眼位置,如操场围栏。 体理会管辖的17座体育馆已安装AED。另有50个免费开放的新加坡学校操场,将在这个阶段完成后分批安装。据新加坡心脏基金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本地至少有3000个AED,分别安装在商场、酒店和公司大楼等公共场所和地点。目前心脏基金会设立的“AED注册处”已收录了255个已安装AED公共场所的资料。体理会运动安全处处长冯杏嫈昨天受访时说,体理会从2005年起,陆续为旗下游泳池和健身房装置AED。由于这些场所有受过训练的教练员在场,因此AED通常放在办公室内,供专人使用。她说:“学校操场和学校室内体育馆通常都是公众自由活动,因此发生紧急情况时,救人更须争分夺秒。我们现在把这个AED网络扩大到这两个地点,并开放给大家使用,借此强调公众的及时参与很重要。”从下个月开始,公众可在多个学校操场和学校室内体育馆看到新一代自动心脏除颤器,这类除颤器的自动语音功能还可指导使用者进行心肺复苏术体理会即将安装的这批AED也加入了心肺复苏术(CPR)指导功能,仪器开启后,自动语音系统将发出指示,按步骤提醒使用者不要紧张、电召救护车和进行心肺复苏术。如果使用者没受过专业急救训练,而导致做心肺复苏术时力道不够,语音系统也会另发指示,要求使用者多用力。
RICE急救方案应对户外运动损伤
近日气温明显回升,到室外健身的人一下子多起来,与此同时运动损伤的患者也有所增多。医学专家介绍,刚刚开始室外健身,身体的多项机能还在“冬眠”,人体各个器官功能均处于较低水平,肌肉和韧带也比较僵硬。如果突然参加剧烈运动,很有可能出现不适,因此春季运动一方面要做好安全防护,另一方面要学会一些运动损伤的急救。
专家介绍,在进行户外运动前一定先热身,提前了解你所需要从事的运动项目,可能比较多地用到哪些部位或者说经常会用到哪些部位,提前加强这些部位周边的肌肉力量,提高该部位的稳定性,减少该部位在运动中的损伤几率。
运动前的热身可以加快血液循环,让更多的养分快速进入到关节腔中,增加关节内的滑液,使关节在运动中活动更加自如。热身可快速提高体温,让肌肉、肌腱、韧带这些纤维结缔组织提高弹性,从而加大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关节的稳定性,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建议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来热身,例如快走、骑自行车等。时间10分钟左右。
如果发生运动损伤应采取急救方案。一般可以采取“一粒米”急救方案,即R.I.C.E.急救方案。(Rice为大米之意,故这一急救方案被称为“一粒米”急救方案,方便记忆)。“一粒米”急救方案可指导大家依序处理骨骼肌肉的伤害,它适用于运动伤害的急救处理,如:处理挫伤(撞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脱位及骨折。
请为急救让路
在急救车辆和人员面前,你懂得让路吗?4日发生在枣庄闹市区的“救火之困”,是对国人急救意识的再一次拷问。
当心急如焚的消防车辆和队员被部分不自觉的社会车辆和市民所阻挡的时候,我们在同样心焦之余,也为公众急救意识的缺乏而痛心。因为这种意识的缺乏导致的不只是给工作人员带来麻烦,而是给他人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危害。
而这样的事情在国内已屡见不鲜,像今年2月发生在北京东直门簋街的一起火灾,多辆消防车同样遭遇社会车辆的阻挡,引起网友对急救意识淡薄者的一致指责。还有救护车被阻在急救路上的新闻也频频见诸报端,甚至在抗震救灾中也出现了社会车辆阻挡了救援车辆的情况。
为急救让路,这是常识也是法规,国人并非不懂,却因习惯而变得冷漠。而改变习惯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执法部门、宣传部门、教育部门等等一切与之有关的单位以及全社会共同营造一种遵守国家法律、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氛围,这样,急救被堵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少。
暴雨应急救援演练下周日举办
2013年5月12日是全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根据市应急委工作安排,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昨天,“平安中国”防灾宣导活动“千城大行动”率先启动,现场1000多名来自朝阳区的中小学生和市民群众参观展览。
我们了解到,5月12日当天,北京市将举办“防灾减灾日”主会场活动。由专业应急队伍、民兵预备役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和普通市民共同参与,进行城市暴雨应急救援综合演练。还将举办应急管理与防灾减灾科普宣教活动,以及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展示活动。
昨天的“千城大行动”启动仪式上,朝阳区安慧里中心小学5年级5班的李彦晓同学向全国小朋友发出了《防灾减灾》倡议书,读一本防灾减灾的书,看一场防灾减灾的电影,掌握更多自救互救技能。
急救培训需从小抓起
当人们热议“老人跌倒扶不扶?”之际,卫生部发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其实,卫生部同时发布的还有《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等,只因接连发生多起老人跌倒无人搀扶事件,儿童版“指南”并没有引起人们过多的关注。
3岁以下的儿童易从童车、车座坠落;未满9岁者缺乏自控能力,易在玩耍中滑倒;10岁以上学生则易因追逐打闹而致碰撞和跌倒。卫生部发布的《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指出,跌倒已成为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作为儿童跌倒高发场所,学校应每月检查学校房屋和场地安全,并制定学校安全监督制度和运动及娱乐活动规则。
我们必须看到,“扶老恐惧症”不仅是社会公德考题,更是急救常识的测验,在它面前,我们交出了一份不合格的成绩单。据统计,在美国每4人中就有1人受过急救常识培训,而我国受过急救培训的人比例还不到1%。
事实上,只有将急救知识融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岗前培训中,才能提高公众对急救知识的重视程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校教育。
我国的应急教育普及率仅为1%
第8个“世界急救日”,但我国的应急教育普及率仅为1%,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急救普及,成为我国急需补上的生命教育课
9月8日,第8个“世界急救日”,但我国的应急教育普及率仅为1%,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急救普及,成为我国急需补上的生命教育课。据了解,目前,我国每年急救知识普及人群约1000多万,应急教育普及率仅为1%,与发达国家50%的平均普及率相差甚远。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部长王平说, 加强救护培训将是红会未来的核心业务之一,要规范发展,真正形成合力。现在各省份都在做,但模式还不统一,现在很多法规都打架,这项工作开展起来很难。在 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应急救护培训多为地方政府买单,但在其他地区,资金的缺乏让急救培训难以接地气,更难常态化。
王平表示,救护师资回到社区可能还需要做普及,但资金是个问题,红会也没有,地方政府再不给,培训后就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