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急救处理要点
儿童意外伤害多发于学校及相关活动场所。学校如何合理的安全管理学生及进行相关医疗防范预案就变得相当重要了。本文重点关注校园紧急伤害处理的各个要点。从校园急救的目的、学校急救的处理原则、学校急救处理时机等多个方面展开,帮助学校医务室人员及学校管理方防患于未然,降低校务医疗风险。
大学生普及急救常识意义
意外伤害急救意识大学生普及:正随着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日渐增多,另外,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意外伤害成了一个日趋加重的社会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众的自救互救知识相对缺乏,急救意识也比较薄弱。特别是大学生这样一群高知识、高素质的群体,急救知识的缺乏更为严重,在遇到意外伤害时,往往无从下手,导致许多伤员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失去了抢救的最佳时机。根据这些情况,普及急救常识应从大学生抓起, 势在必行。
国务院启动学校舍安全工程
国务院总理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听取对中央企业监督检查及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情况的汇报,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草案)》,审议并原则通过《民用机场管理条例(草案)》。
加强学校及周边建筑安全管理
今年以来,部分地区陆续发生数起校园及周边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造成多名学生伤亡。10月10日,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刘家村一住宅楼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塔吊倒塌事故,造成邻近刘家村幼儿园5名幼儿死亡,2名幼儿重伤。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此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对学校、幼儿园及其周边建筑进行安全检查,并健全相关制度,确保未成年人生命安全。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严防类似事故发生,经国务院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学校(含幼儿园,下同)及周边建筑安全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教育部落实中小学安全
随着夏季的来临,我国一些地方强降雨天气明显增多,各地已经进入暴雨、雷电、洪水、台风、龙卷风、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高发期,同时也是中小学生溺水、交通事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集中发生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把安全工作重心转移到预防上来,配合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落实中小学安全工作的各项防范措施,确保广大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
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事故
在每年发生的中小学生安全事故中,溺水是造成广大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杀手之一。随着夏季的来临,中小学生发生溺水事故又进入了高发期,近期已陆续发生多起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溺水身亡的事故,有的是学生在上学途中到池塘边捉鱼虾时失足溺水,有的是在双休日学生到桥上玩时不慎掉入水中溺死,有的是学生在放学路上到池塘游泳时溺水。这些溺水事故的发生,给死亡学生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伤害和无法弥补的损失。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保障学校及其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中小学、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
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安全事故总体形势分析报告,对中小学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原因、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初步探索了中小学发生安全事故的基本规律,总结了易发生事故的关键环节,并对做好2007年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对策。现选摘报告部分内容刊登,供各地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