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医务室急救措施
学校医务室急救管理工作切身影响到校内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引起校方的高度重视:
做好学校急救工作的重要意义
急救是指对突然发生的疾病和意外伤害给予紧急医疗措施,其目的在于挽救生命,稳定病情,防止病情恶化和减轻患病者的痛苦,另外通过初步急救处理,为送医院抢救奠定良好基础。
中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中,因此,一些突发性急病也常常发生在学校。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活泼好动,喜欢体育活动。但他们又往往对自己能力估计不足,再加上自理能力差,经验不足,缺乏安全观念,因而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在各种活动中,如大型集会、各种比赛、体育课及校外活动等,由于环境改变,身体不能适应,也往往会出现一些急病或意外伤害。因此,积极做好学校急救管理(处理)极为重要。
学校急救管理
学校急救工作要掌握情况,积极采取预防措施,熟练掌握有关急救知识和救护技术,做好有关组织工作和急救药品和配备,遇到急症就能顺利地开展工作,更好为师生健康服务。
学校平时常见急救
内科急症:如高热、昏厥、急腹症、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教职工的脑血管意外等心血管疾病。
外科方面:如运动创伤、烧烫伤和其他意外伤害等。
教学活动方面:化学实验课中化学性的灼伤;物理课或电教活动中的电击伤。
体育课常见的急病有跌伤、脱臼、骨折、擦伤、鼻出血、手外伤等。
根据上述情况,学校应事先做好学生的安全防病教育工作。各班的卫生员有计划系统的进行培训,使卫生员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四大技术:包扎、止血、固定、搬运及简易治疗技术。)
校医做好急救组织和急救药品配备
急救药箱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补充药品,敷料要定期消毒,急救药箱放在固定位置,遇有急病时能保证顺利开展工作。
学校医务室由于条件限制,对大部分急病初步紧急处理后须送往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抢救,送院后主动将在校处理经过向急诊室介绍清楚,以供进一步抢救参考。